
作为中医界的权威人士,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会长肖鲁伟介绍,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,因为开创了温补学派,力主温补,创立“阳非有余,真阴不足”的学说,并以此救治了无数疾病而名扬天下。“在整个中医理论发展史中,张景岳的医学思想体系具有重要地位,代表着中医理论新的发展阶段。他的以温补为主的思想体系在理论和实践上,都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进步和完善,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,对后世养生思想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。”肖鲁伟说。
以张景岳名字命名的浙江景岳堂药业的董事长钱木水说,由于张景岳善用熟地黄治病救人,人称“张熟地”,被称为“仲景以后,千古一人”、“(张)仲景再生”。
晚年的张景岳,集自己的学术思想、临床各科方药针灸之大成,辑成《景岳全书》64卷。这是一部全面而系统的临床参考书,气势宏阔,议论纵横,多方引证,演绎推理,逻辑性强,从此广为流传,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。
张景岳的前无古人的创新,是最为难得的。他许多自创新方,就是在推陈基础上别出新途,创立了很多新方,临床试用,效果甚显。 所谓“景岳化裁古方妙在不落古人窠臼,而能自出新意”。
事实上,对于浙派中医和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来说,40年来,特别是近几年来,在大力挖掘、全面传承的基础上,高举创新大旗,大到中医理论,小到一方一药,都把创新作为了振兴中医药、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的主抓手。从去年的浙派中医命名、10场浙派中医全省巡讲活动,到今年的浙派中医走基层活动,中医药文化进农村礼堂活动,还有刚刚在上周举行的浙江名医张山雷学术传承发展研讨会,无不散发着浓烈的创新意味。
这一次的高层次学术研讨,以“越医千年,景岳薪传”为主旨,除了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张景岳学术思想“古为今用”的研究成果,分享张景岳学术经验和应用心得,更是围绕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新使命新要求,弘扬景岳创新精神,交流中医药学术创新思想,推动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。正如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、秘书长王晓鸣代表大会发出的《绍兴宣言》——“引领中医药创新发展……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,为中医药走出国门、走向世界,为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作出贡献”。
不得不提的是,作为张景岳的“衣钵传人”,浙江景岳堂药业近年来以提升消费者、患者的健康水平作为终极目标,在张景岳中医文化传承和创新上做了大量工作。据钱木水介绍,在最近几年里,该公司全力支持“协办浙派中医巡讲活动、开展 ‘中医药与健康进校园’、实施了景岳中医药文化非遗保护、举办张景岳中医文化高峰论坛、出版张景岳中医文化相关研究文集、筹建张景岳中医药纪念馆,加快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,开展张景岳经典名方的研究与创新……”。就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今年发布的《古代经典名方目录(第一批)》中,张景岳名方竟占到了100个中的8个。
本次活动,从大会开幕式,到学术研讨会,高潮迭起:
纪念张景岳诞辰455周年纪念仪式;柯桥小学同学们表演的《景岳颂》;“绍兴宣言”宣读;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授牌;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、原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连建伟教授将最新成果《越医文化研究文集》的赠送;周铭心等8位中国中医界学术名家的研讨交流……
所有与会者都感受到了,浙派中医传承创新演化而来的千方“熟地”,扑面而来。
记者 郑希均 通讯员 詹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