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越医文化研究文集 > 编写说明 > 内容

编写说明

《越医文化研究文集.绍兴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集萃》的编写执行单位为绍兴市越医文化研究会、绍兴市景岳堂越医文化研究院。
文稿征集以名老中医本人自愿为前提,并由本人指定他们的学生、工作室团队成员、子女或传承人撰写。征集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:一,名老中医学医从医之路;二,主要学术观点;三,临床辨证论治经验及典型医案医方。
本书将名中医征集的范围,限定在获省级以上政府及省级行政部门发文的名中医(基层名中医)和省级以上政府行政部门发文的历届中医药“名字头”工作室、指导老师、专家,按命名时间排列。老中医年满70周岁以上且从医40年以上,按在世的和已故的分别编辑,均按姓氏笔画排序。非物质文化遗产(以下简称“非遗”)部分为市级以上项目,按名录的级别从高到低排序。
本书共收录绍兴市名老中医36名,征集文章34篇(合作2篇),由“名医风采”“杏林群贤”“非遗传承”三辑组成。
第一辑“名医风采”收录省级以上名中医(包括省级以上基层名中医)、省级以上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共10位,他们是绍兴中医界的领军人物。
第二辑“杏林群贤”共收录19位老中医,以原绍兴县区域即现绍兴市越城区、柯桥区为主,年龄跨度比较大,他们中年龄最小的生于1951年,年龄最大的生于1901年。这些德高望重的名老中医,因年事已高,有的已经离世,学术经验、医案医方面临散佚或失传,要重新去征集整理,有些年代久远的医案医方属于抢救性、保护性的资料,尽管不够完整,但弥足珍贵。由于所处的年代局限,许多老先生至今没有获得名医的称号,但是“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”,他们把根深深地扎在绍兴这片名医辈出的土地上,在缺医少药的年代,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,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,他们的德艺双馨、大医精诚,早已在百姓心中树立了丰碑,得到了传颂。
第三辑“非遗传承”收录绍兴市7位市级以上非遗项目名录传承人的文稿。传统医药非遗项目名录的文本,一般都是从中医药文化传承、中医诊疗专长、中药炮制技艺层面去记录的。在本书中,我们尝试从学术经验和临床应用的角度挖掘,这是非遗文化跨界融合和活态传承记录的一次尝试,其目的只有一个,即提升社会对传统医药类非遗的关注度和尊崇度,让非遗焕发出时代光彩。
 
本书编委会
2022年8月